高原,男,1968年7月9日出生,副主任医师。原八五二农场医院医生,现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招远分院(玲珑英诚医院)工作。爱好文学写作、阅读、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运动,爱好旅游,沟通能力强。广交朋友,对人真诚,乐于助人。擅长电脑操作,从事内科医疗工作25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的学术论文在各级核心期刊发表,2016年9月调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招远分院工作。
从我记事起,妈妈就有一个习惯,每逢春节都要吃素,时间从大年除夕晚饭到正月初二早饭结束。历时2天,一共5顿饭。妈妈真是让我们佩服,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回想起来真是有些心有余悸。
我的童年,家里很穷,国家经济也很萧条,物资匮乏。平时家里很少能吃到鸡、鸭、鱼、肉,自家养的笨鸡下的鸡蛋也只能留着家里来客人时吃。那时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是不允许上桌吃饭的,我们平时一般只有到过年时才能改善一下生活。但是妈妈却偏偏在大过年的选择了吃素,让常人难以理解。
究竟是为什么呢,好奇的我总是爱缠着妈妈追问,妈妈被我烦得没有办法,终于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妈妈小的时候,大约5岁的样子。突然得了右肘部感染,伤口不愈合。听妈妈回忆好像是合并了败血症。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缺医少药,医疗条件差。姥爷给妈妈找了好多老中医都说没救了,生命不保了,都劝姥爷放弃吧。倔强的姥爷就是不肯放弃,怀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找来了一名苏联老太太。妈妈说她听姥爷讲苏联老太太年龄很大了。满头白发,个头高大,人很随和,和蔼可亲,总是微笑着。老太太应该是西医,她给妈妈的伤口上了药,还用了口服的药(现在回想应该是他们苏联的高档消炎药吧)。妈妈竟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了起来。老太太给妈妈治好了重病,还嘱咐妈妈要坚持吃素。虽然吃素和妈妈的病没有一点关系,但是,经历了这场劫难后姥姥、姥爷都吓坏了,哪敢不按老太太的吩咐做呀。
就这样,从6岁的除夕开始,年幼的妈妈就开始了漫长的吃素历程。这一吃就是一辈子从来没有间断过,妈妈成了家以后也一直坚持着继续吃素。家里的每一顿饭都是妈妈亲自做。平时都是粗茶淡饭,妈妈尽量做的有滋有味。还有经常变换些花样,在那样一个缺少物资供应的年代真是难为妈妈了。关键妈妈吃素的时间段选择的太让人难以接受了。每到过年,全家人都在吃好的。唯独妈妈一个人,悄悄的端着她提前包好的素馅饺子,躲到角落里独自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看着妈妈那可怜的样子,真是让人寒心。懂事的我每次都会说上几句“妈妈您就和我们一起吃能怎么样呢?”每每都是被妈妈训斥我一顿“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不要管大人的事”正是因为这份坚守,练就了妈妈坚毅的性格。我家兄弟姐妹多,一共姊妹8个。爸爸一个人上班,仅有每月23.5元的工资,妈妈一个人撑起这个家。养猪、养鸡,养鸭,还要打零工贴补家用。
妈妈从来没有因为家庭条件差,放松了对我们兄弟姐妹的要求,妈妈从做人、学习等等处处严格要求我们,告诫我们做人要诚实,与人为善。妈妈没有文化,不会讲大道理。但是有一句话一直挂在嘴边“你们好好上学,别走爸妈没文化的老路。你们能读到那,妈就供你们到那”在这个家庭里生活我们兄弟姐妹都很自豪,也同样珍惜。兄弟姐妹都很要强,无论学习、工作都积极、主动,兄弟姐妹8人比着优秀,没有一个让爸妈操心的。我们兄弟姐妹中有70年代的工农兵大学生,现代企业家,高级会计师,人民教师、人民警察、白衣天使。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家里的条件逐渐好了,但是妈妈还是坚持在春节期间吃素的习惯没有变,谁劝也不好使。
每到过年,妈妈还是在除夕晚上,独自一个人吃她的素馅饺子,看着我们围坐在餐桌旁举杯畅饮,妈妈总是微笑着说“我这一辈子知足了,捡来的一条命,如今换来儿孙满堂,孙男嫡女陪我过年,我高兴”。
俄讯
热点
旅游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最美龙江微信号
最美龙江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