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者其人
叶永平,旅游散文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散文选刊·下半月>>2014年签约作家。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交通委员会原局调研员。2014年退休。散文选刊·下半月>
1971年从上海市静安区下乡至黑龙江兵团第59团(现为青龙山农场),任新闻干事。返沪后,1986年考入卢湾区政府。后调入市公安局政治部,任《东方剑》文学杂志编辑、编委、创作室副主任。1996年调浦东新区城市建设局(环保局)办公室,任副主任;建设局办公室主任、局调研员。
已发表文学作品350万字,出版作品集14部,文学作品散见于《上海文学》《上海作家》《光明日报》文荟副刊、《散文选刊·下半月》、《时代文学》《北方文学》《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家文摘》《萌芽》《海外文摘》文学版、台湾《旺报》等。
我喜欢知青这个称谓,因为我曾经当过9年知青,更因为我曾经在北大荒做起新闻梦和文学梦。
当年,我在北大荒蹒跚学步发表了第一篇消息、通讯、小故事、小评论、小品文、随笔、杂文和诗歌。这深深浅浅的脚印,正是源自北大荒青龙山下那片沃土。
然而,我的文学梦起源于新闻梦……
当年,我17岁时从上海下乡来到了黑龙江畔青龙山下的59团4连,到了连队的第一个早上,天色蒙蒙亮,但营区里“大喇叭”准时奏起了“东方红”的旋律。 “603(为59团代号)广播站,本站今天第一次播音现在开始……”一个甜美的声音回荡着……这是我第一次听到59团的广播声,一篇篇来自各连报道员的稿件深深吸引了我。我跃跃欲试,开始了自己的新闻梦。
1971年的初冬,青龙山下早已银装素裹,冰封大地,我背上行李卷,搭上一辆马车,赶到几十里外的2连,去参加团报道组举办的报道员学习班。火炕上,我们围在一起,听团报道组的同志在讲授怎样写简讯、写消息、写小故事。边学边干,我们分组下到其他连队去学习采访写稿。我来到6连,找了连长、指导员,大家一看我这小战士的模样,打了招呼,鼓励了几句,撂下我就去忙别的事了。怎么办,人生地不熟,幸亏,6连的一位排长,是个老上海知青,他推荐道:“我们畜牧排里有位女天津知青,养猪养得不错,不怕脏不怕累……” 我找到猪舍,同这位女知青聊天,又问了畜牧排长一些情况,回到连部便写了起来,写了改,撕了再写,几百个字熬到半夜,说实在,那时伙食差,唯有夜班饭可以多吃张油饼,这香喷喷滴着油花的油饼多诱人。两张油饼三下五除二就下肚了,舔了舔手指上的油渍,写好了这第一篇稿件,题目叫《养猪场里练红心》。随之,睡眼朦胧地摇了摇“歪把子电话机”,一字一句传给了广播站。 第二天一早,狂风卷着大雪,满天飞扬。我躲在热炕上的被窝里,听着“大喇叭”里广播员正念着我的稿件,心里可激动了,半夜辛劳换来的成果,真是比蜜还甜,这在我心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我的第一篇见报稿是个“副业”产品。1973年,我从连队调到团部政治处当代理书记,负责政治处的《政工简报》。1974年3月的一天,我编完那期《政工简报》,看着《兵团战士报》的新闻,心里想,何不试试往报社投稿?于是,就按照新闻消息的要素,重新写了导语,就寄到佳木斯《兵团战士报》去了。4月9日的《兵团战士报》头版上刊登了,我是喜忧参半,没想到自己的第一次投稿被报纸采用了,担忧的是稿件没有送团党委审核过,这下我战战兢兢,度日如年。出乎意料,平时严厉有余的团政委车新同志把我叫去,微微一笑:“小叶啊,你的稿子登报了,要表扬,不过以后涉及团党委的稿子先让我看一看!”以后车政委多次在小范围表扬我:“这小子,还能写写!”就这样,在车政委的鼓励下,我时常“客串”为《兵团战士报》投稿。
1975年秋,我在上海探亲,团党委任命我为新闻干事,叫我尽快回团上任。因为当时新闻干事空缺已久,59团好久没有在《兵团战士报》上“露脸”了。考虑到我们是小团我又是新手,团党委只要求我一年录用36篇稿,尽管那时的媒体比较少,各团竞争又激烈,我每年完成50篇以上。一篇篇稿件从采访、写作到刊登或广播,要经历多少辛劳汗水,要放弃多少睡眠休息。在新闻生涯道路上,使我懂得:人生不仅仅要有新闻梦,更要脚踏实地做事,安分守己做人,这才是为人之本。
同样,5年的新闻干事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培养了我的写作能力,并使之终生受益……
1979年我病退返回上海后,在一家丝织厂负责团的工作和厂工会工作,但还是乐当通讯员写稿。1986年,我报考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政府机关,当我捧着250多篇见报稿的剪贴本面试时,便当即被人事局局长相中,调入区政府办公室调研科,专门负责编简报内参等,同时,为市政府办公厅的《每日动态》撰写信息稿。由于自己有5年新闻干事的经历,对新闻有敏感性,此有助于提炼信息的有效性。在我们的努力下,曾连续3年夺得21个区县中第一名的佳绩。当时的卢湾区区长,他了解我对新闻工作的酷爱和留恋,为之,专门批准成立区政府新闻科,这是当年上海各区县政府中第一家,并由我兼任新闻科科长。同时,每天接触的海量政务信息,为我的文学创作积累了素材。在这期间,我创作发表了40多万字的大特写和报告文学,使我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蹒跚而行。
一直留恋于新闻梦和文学梦的我,终于觅得一个良机。1993年,我又调到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在《东方剑》文学杂志当编辑,后任编委、创作室副主任,并被授予二级警督警衔,成为身穿警服的编辑。虽说文学与新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但新闻采访的功夫对我的工作大有帮助。采访要学会同人打交道,而编辑组稿约稿也是与人交往打交道。或者,根据指令,及时去采写公安题材的纪实文学和人物小传等。
由此,我从新闻梦转向文学梦,曾经编发过着名作家叶辛、张抗抗、肖复兴等文学作品,在杂志一共编辑了120万字的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中,不仅学习了名家高手的文学素养及写作技巧,更感悟到他们的人品和文品,对我大有裨益。
人生的道路,并非由自己完全掌控的,但可以因势利导。1996年,我调到了浦东新区政府,一直在建设系统办公室工作,这下,文学梦又戛然而止,全力以赴去应对机关的“文山会海”。还好,因为自己有过新闻干事和文学编辑的经历,对机关公文这些“文字活”还是“游刃有余”。可见,因为在北大荒的新闻写作实践,锻炼了自己的笔力,以至于自己终身受益。
2007年,我被组织任命为局调研员,分管局计划财务处,这下“跨界”到另外一个领域,全是阿拉伯数字,基本上与写作没有多少瓜葛。我开始静静心,重操旧业,追寻起自己的文学梦。
于是,我开始了旅游散文的创作,并一发不可收。那些年,作为一个旅游散文作家,情有独钟的热衷于游欧洲,先后10多次游览欧洲几百个城市和小镇。从北端的冰岛到南边的希腊,从号称欧洲大陆西面天涯海角的罗卡角到东欧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一步一个脚印,踏遍青山人未老,为自己的旅游散文创作带来了灵感和源泉,先后出版了6本旅游散文集。难怪,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何莉阁下为我新作这样作序道:“叶永平先生是爱尔兰的好朋友。叶先生精心策划了他的欧洲之旅写出了这本游记,我衷心地希望每个读者都能享受这本游记,并且有所收获。”
“一个作家要有自己特色的作品。”这是我的文学老师在我加入上海作家协会时的谆谆教诲,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创作目标。2009年我代表浦东新区建设交通委员会参与上海迪士尼项目谈判,并实地考察了奥兰多、洛杉矶、东京和香港迪士尼乐园,来到奥兰多迪士尼总部拜访并谈判。在迪士尼乐园看到无数的游客成群结队拖家带口乐此不疲,也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为什么迪士尼乐园这么吸引人?
因为自己曾经的新闻敏感性,加上自己独特的谈判背景,使我具有不同常人的视角。我发现中文版里几乎没有迪士尼乐园的介绍,更没有有关上海迪士尼的文学作品。于是我孜孜不倦收集研究迪士尼资料,经过多年对迪士尼文化的潜心研究和创作,2015年底我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迪士尼浦东梦》,作为“第一部揭秘浦东迪士尼项目的长篇纪实文学”,被上海作家协会列为重点创作项目,并在《新民晚报》副刊上进行连载。
近些年,我已经发表有关迪士尼作品60多万字,出版了4本迪士尼图书。被朋友们戏称为“迪士尼作家”。
抚今追昔,始于在青龙山下写新闻,才有了后来的文学梦——先后出版了14本文学作品集。
(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俄讯
热点
旅游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最美龙江微信号
最美龙江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