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6万名山东齐鲁儿女、支边青年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伟大号召,来到黑龙江省密山农垦局,180名男女青年被分配到八五二农场六分场四队,李桂凤就是其中的一位,当年任四队女工一排排长,建设北大荒的任务摆在她们的面前,艰苦的环境和如何完成领导交给她们排的各项任务是对她们最大的考验,李桂凤不畏艰难,以身作则勇于挑重担,把山东姑娘泼辣能干不认输的性格,带到了北大荒,1960年被八五二农场授予唯一的“红色姑娘排”光荣称号,李桂凤被授予密山农垦局“先进生产者”。
1959 年,新建的生产队突然增加了180多人,将来都要成家立业,这就需要扩建住宅,当时的条件是建简易的泥草房,按照生产队分配的任务,李桂凤带领三个女工班近40人,承担了和泥、拧草辫子、运送建设材料的任务,她带头脱掉鞋,挽起裤腿下水和泥,一干就是一个多月,女同志干男同志的活实属不易,女同志有特殊情况,女工排但没有一个请假休息的,人称“大小伙子”。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五十年代,农场机械力量不足,技术差,除开荒播种中耕外,其他辅助工作全是人力锄草,红色姑娘排的全体成员每人都是10亩以上,59年四队只有一台牵引康拜因,因4000多亩小麦人工收割90%,只有“小镰刀万岁”,李桂凤所带的女工一排平均日功效2亩以上,她自己3亩以上。秋收收大豆季节,阴雨连绵,10月底雨雪交加,寒风刺骨,踏着刺骨的冰水,女工排在远离生产队10里的4号地割豆子,住得是马架子,四面透风,晚上睡觉褥子冻在铺上,被头冻得硬邦邦的,一天晚上倾盆大雨下个不停,第二天早上女工排起床后,鞋和脸盆不翼而飞,原来是大水进了马架子都给冲走了,这年秋天由于条件差艰苦,食盐奇缺没有菜吃,生产队每人发一捧黄豆煮上当菜吃,早起晚归两头不见太阳,奋战了一个月,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一个下火线的,全排日割大豆平均5亩以上。一天李桂凤因过度劳累加上女同志特殊情况,休克倒在豆地里,两个小时才苏醒过来,稍休息一下又拿起镰刀战斗在豆海中,因此李桂凤两年多没来例假。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建场初期,农场是边生产边建设,农闲时抽调一切劳力挖沟排水,李桂凤所带领的女工排和男工排一样分任务,每天至少10方以上的工作量,农忙一过冬季又开始掀起水利大会战,头戴狗皮帽子,脚穿棉胶鞋,轮大镐、抬200多斤的土筐,奔跑在坝上坝下,中午在野外跺着脚两手捧着窝窝头吃饭,咬一口就出现冻白茬,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只知道踏实苦干,谁也不甘心落后,没有节假日,白天干活晚上还要政治学习,春节才放三天假。
李桂凤所带领的女工一排,在四队生产劳动中成绩突出贡献大,1960年八五二农场授予“红色姑娘排”光荣称号,授予排长李桂凤牡丹江农垦局先进生产者,所在的女工排两名班长提拔为副队长,李桂凤调二分场后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群众提名上级领导任命为二分场副场长。退休以后的李桂凤在八五二农场安享晚年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光阴荏苒,岁月蹉跎,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山东大丫如今已是鬓染秋霜了,从她们身上见证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黑土地永远不会忘记这批“献了青春、献终身、献子孙”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北大荒的齐鲁儿女。
俄讯
热点
旅游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最美龙江微信号
最美龙江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