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人又称王荆公,生于1021年,卒于1086年,封荆国公。北宋神宗时丞相、新党领袖。历史书上对王安石的定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以变法名世,知道王安石的人,基本上都知道“王安石变法”。所以,列宁对王安石的评价是“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画像)
王安石一生在学识上才高八斗、着作颇丰,在才情上文思敏捷、诗文俱佳,名列“唐宋八大家”。在政治上同样有胆有识、锐意改革,一手推动“熙宁变法”。最然老王呕心沥血,为国家为百姓计,结果却因为用人不当,操之过急,最后功亏一篑,还因此树立了一大波政敌,致仕之后晚景略显凄凉。让他更是没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后的南宋,有一个人“黑”他不留情面,堪称是老王被“黑”的最惨的一次。这个人就是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
据《宋史》里面记载,朱熹在当时德高望重,喜欢点评人物。有一次就谈到了王安石,朱老夫子就说了,老王这个人吧,因为文章写得好,节操也比较高,而且特别是以提升道德建设发展经济为己任。正是因为遇到了神宗皇帝,比较受赏识,才登上相位,世人呐,都盼着他有大的作为,希望能够创造三皇五帝时期那样的盛世局面(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老王却令人大失所望,着急忙慌的把为国家敛财增加军费开支作为首要任务,大肆启用凶恶残暴的官员,打击排斥忠良之辈,使天下人心惶惶,连活下去的乐趣都没有了(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说到这里,朱老夫子喝了一口茶,捋一把长须接着“黑”:就这样,“熙宁改革”开始了,一群小人把持朝政,流毒四海,等到了崇宁、宣和年间,这种祸乱达到了顶峰(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你不信?这可不说老夫一个人说的,天下人都这么说(此天下之公言也)。
当年啊,神宗准备任命宰相,就问韩琦王半山这人到底怎么样,韩琦说,王半山做一个翰林学士绝对优秀,但是把国家交给他治理则万万不可(处辅弼之地则不可),但是神宗一意孤行,任老王为相。天哪,这不光是大宋的不幸,也是老王的不幸啊!
朱老夫子对王安石的点评,可谓先扬后抑,“黑”的漂亮。
朱熹(画像)
除了这一次专门点评,朱熹在后来的着作中还多次“黑”王安石,称其“学术不正”“坏了读书人”等等,真是“不黑老王死不休”!当然了,司马光、苏轼、苏辙等人也都不同程度的“黑”过王安石,但是都不及朱熹“黑”的精彩。
朱熹是何许人也?对王安石的评价为何如此辛辣?原因有二:一是他当时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尤其在天下读书人中,被尊称为朱子,后来位列大成殿十二哲,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者。二是朱熹是“存天理,灭人欲”的保守主义者,他提倡的是用封建礼教纲常约束人,约束整个社会秩序,对于“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激进改革家王安石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好在,千余年后,历史给了王安石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图片来自网络)
俄讯
热点
旅游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最美龙江微信号
最美龙江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