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记得哈尔滨冬天,整个城市都被大雪遮掩着,满眼的是白茫茫的一片。清早,尼古拉教堂钟楼上的十字架挂着绵絮般的雪花。沿着果戈里大街石头道走去,时而传出有轨电车叮叮当当的响声,时而是白俄侨民驾着马拉雪橇踏破雪地远去的马蹄声。
过后,满视野只有悄无声息的落雪声,哈尔滨好一幅异国他乡圣洁而静谧的童话世界。
上个世纪初,哈尔滨仅有几十万人口时,这里就居住着近十万来自世界各国的侨民。他们在这里建教堂,设工厂,开银行,办学校,在不同文化和思想的融合冲撞中,与当地的中国人把昔日“渔场”建设成为“东方小巴黎”。当时哈尔滨辟有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领事馆二十多个,成为远东地区颇有影响的国际大都市,这在国内其它城市是极为少见。
出于不同利益和爱好的趋使,各国侨民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筑起了风格各异的巴洛克、古典、新艺术运动、折中主义等欧式建筑,使之成为誉满天下的国际建筑博览会。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将这些凝聚着中西文化的百年建筑加以修缮,并列为“哈尔滨历史建筑”加以保护,固化传承着城市特有的风貌和文脉。
土耳其的精神家园(原鞑靼清真寺)
不忘历史 (哈工大博物馆)
时光永驻 (原犹太中心会堂)
百年书院 (原犹太中学)
欧洲“滋味” (波特曼西餐厅)
欧罗巴风情,(原工人疗养院)
难以忘却的岁月 (原喇嘛台广场)
仰视 (文庙大成殿)
追逐春光 (原极乐村)
走近圣地,(文庙外墙)
沉寂之门 (原圣母守护教堂)
珍藏的索非亚 (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广场)
俄讯
热点
旅游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最美龙江微信号
最美龙江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