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桥,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以它的坚毅应对时光的清甜与苦涩,以它的温柔包容世间的和平与硝烟。
在众多故事中,无论是故乡的诗意绵绵,还是战争的硝烟滚滚,桥以旁观者的姿态或主角的身份为我们讲述着那曾经的故事。
哈尔滨,自古以来就依偎在松花江的怀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条滔滔的大江,成就了哈尔滨众多的江桥。而每一座桥,都是城市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
站在松浦大桥上向东望去,一条钢铁巨龙横陈在江面,那是始建于1932年的哈尔滨东江桥。
哈尔滨东江桥 图片来源:哈南-人生如梦
这座八十余岁高龄的大桥建于老江桥与霁虹桥之后,是哈尔滨的第三座大桥,更是中国首座公铁两用桥,设计上甚至可以看作是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等着名公铁两用桥的鼻祖。
说起这座桥的身世,还隐藏着一段历史。
01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古人说,立春是一年之始,而对于哈尔滨人而言,1932年的立春,有种透骨子的冷。
1932年2月5日,立春。那一天,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哈尔滨。
当时,从日本到黑龙江省有一条捷径,即从朝鲜东部的罗津港登陆,经朝鲜境内,走长图线(长春—图们)东段,再经拉滨线(拉法—滨江),可直抵哈尔滨。
然而直抵哈尔滨的路上,有一道天堑必须要过:松花江。
数百米的江面天然的隔开南北,想要长驱直入,只能架桥修路。只要在松花江上架起一座桥,就可以打通绥佳线(绥化—佳木斯)、齐北线(齐齐哈尔—北安),通过铁路长驱直入整个黑龙江地区,实现快速运兵、镇压抗日武装以及掠夺沿线资源、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
于是,出于军事和经济上的需要,同年11月便迫不及待地抢建大桥,桥以铁路为名,称滨北线松花江大桥。由于修建晚于老江桥,又位于老江桥以东,又被称为东江桥。
1932年8月,日本铁道省研究会完成滨北线松花江大桥的设计。同年11月5日,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开始抢建大桥,工程总造价为347.26万元(伪满洲国币)。全部桥梁钢材由日本运抵大连港,装载了321节火车车厢,其中319车经四平、齐齐哈尔、北安迂回运到松花江北马家船口,另外两车经哈大铁路直抵哈尔滨,在松花江两岸现场拼装。
经过12个月的抢建,松花江大桥下部铁路桥于1933年11月竣工,并与正在抢建中的三棵树站(现哈尔滨东站)、滨江站之间的铁路接通。同年12月14日,松花江大桥铁路桥先期通车。1934年7月4日,松花江大桥上部公路桥通车至此,大桥工程全部竣工。
由于该桥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通车时名噪一时。日本侵略者害怕中国武装袭击,除在两岸桥头建有7层楼高、布满射击孔的碉堡外,还在大桥铁路梁底部设了一台轮轨式悬挂装甲巡逻车。
暗藏在大桥钢梁下的装甲巡逻车 图片来源:大话哈尔滨 - 王宝滨
这种安设在桥梁底部的装甲巡逻车,不仅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02
被“委以重任”的东江桥,为日本侵略者“服务”了十载有余。
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东江桥回到了哈尔滨人民的怀抱。在1986年哈尔滨公路大桥建成前,它是哈尔滨唯一一条连通大江南北的公路大动脉,是江南连接江北,以及哈尔滨市连接大庆、伊春、黑河的唯一公路交通特大型桥梁。
但是,1934年通车的东江桥,也一点点的变老了。随着多年来大吨位载重汽车的影响,该桥的上部公路桥已不堪重负。
03
由于桥体钢梁脆断、铆钉脱落,大桥严重老化,车一上桥,大桥就会摆动。2006年11月10日,大桥又多次发生险情,哈尔滨市有关部门紧急邀请省、市桥梁专家对大桥险情召开论证会。
专家论证认为,东江桥已不能承受目前交通流量荷载,属于高危桥梁,随时有可能突发塌桥事故。
于是,2006年12月,东江桥公路桥面上层正式封路,下层铁路也随着新的公铁两用大桥铁路通车而封闭。
04
2016年10月30日,老东江桥正式“退休”。
也就是在那一天,50米外,一座崭新的公铁两用桥投入使用。这座始建于2014年4月15日的新“东江桥”接过了老东江桥的担子,继续连通着大江南北。
哈尔滨东江桥 图片来源:哈南-人生如梦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转眼间,岁月已然在东江桥上流淌了八十余年。
如今,东江桥依旧在松花江上警钟一样地挺立着,向人们讲述着它的沧桑往事……
文中图片来源:哈南-人生如梦、王宝滨及网络
俄讯
热点
旅游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最美龙江微信号
最美龙江微信号